申佳资讯
媒体报道
当前位置:首 页 >> 申佳资讯 >> 媒体报道

肖家运:陆家嘴是我们公司拆出来的

来源:     点击:1980     添加时间:2013-09-25 15:41:04

 

      重庆开县人肖家运的上海创业史,其实也是上世纪90年代初重庆人闯荡上海滩的奋斗史,他从农民工起步,因为头脑灵光,进入开县驻上海办事处任职,然后大胆承包经营不善的国有拆迁公司,搞体制改革,赚取第一桶金。目前肖家运已迈入亿万富豪行列,被称为“上海拆迁大王”。

       财富故事>

  “你们现在看到的浦东陆家嘴,都是我们公司拆出来的。”被称为上海“拆迁大王”的肖家运这样告诉记者。之后,肖家运又精明的踩准了上海房地产升值的节奏,2002年后,他在上海浦东买进了大量房产,“那时候算了一下,房价跌到了建筑成本以下了,正是购进的好时机。”靠炒卖房产,肖家运一跃进入上海滩亿万富豪的行列。

  “收购上海房子最多的时候,根本没点过到底有多少套,直到某一天被物业公司告到法院去,才知道自己又忘记了交某套房子的物管费。那时候买房子不是按照套数,而是按照平方米来算,大概前后一共买进了几万平方米的房子吧,买进时的价格都是每平方1000多元的价格。”而现在,上海浦东的房子已经上涨到了差不多3万元左右了。如今的肖家运,旗下有两家控股企业、7家全资子公司。而他的业务重点,也转移到了房地产开发和小额信贷公司上。近两年来,肖家运开始转战家乡重庆。肖家运说,他的心得是:维持低负债率,要让风险来临的时候,自己已经掌控了控制所有能够想到的风险的方法。“量力而行,不要把自己绷得太紧了。”

    渝商在上海

  上海菲瑞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肖家运

  上海重庆商会的前身是在沪企业协会,2007年正式成立重庆商会,目前有200多家企业会员,主要集中在建筑、餐饮、医疗、商贸和金融行业。

  重庆人在上海开办的企业,大多数是浦东开发后,到沪的打工者创办的。近几年,也有重庆籍大学生到沪自主创业,还有部分重庆成熟企业到沪投资设立分支机构。

  财富对话>

  到上海时仅剩40元

  重庆晨报:请谈谈你创业的简单经历,听说你刚到上海时,身上还不到100块钱?是为了把自己“置之死地而后生”吗?

  肖家运:我是1971年生人,中学毕业后在开县郭家镇的团包村做过生产队长,那时候只有十八九岁。村里40%以上是坡地,土壤薄,不经旱。大队190户,500多口人,年均收入也就只有1000多元,是当地很穷的村。

  1994年为了生计,我带了200元到上海,船票花了140元,再除去生活费用,到上海时身上只剩40元了,借住在工地上的老乡那里,后来就做了拆迁工。

  干了大概40多天,开县上海办事处到工地调研,我当时恰巧在工地,办事处干部偶然间遇到我,问我农民工该怎么管理?你知道当时在浦东,25%的犯罪与当时万县地区来的流动人口有关。我提出的建议是组建公司,要让农民工安居才能乐业,光靠堵不行,要合理疏导。他们觉得我挺有想法,就要我去办事处工作,我在那里呆了大概3年。后来整合资源成立了渝州拆迁公司,出来自己做公司,开始了自己创业。

  曾雄踞上海拆迁行业

  重庆晨报:拆迁是进入门坎很低的行业,你如何和当地其他的企业竞争业务?另外就是拆迁行业的利润是怎样的?这个行业声名好象很不好,经常听到强拆的事件,你开始进入的时候是不是也很不规范?

  肖家运:上世纪90年代开始,上海建设速度非常快,浦东开发,紧接着是房地产市场兴起。上海很长一段时期保持了每年1000多万方的拆迁量,拆迁的产值大约有20亿左右,所以内行说,拆迁市场是“臭豆腐”———闻起臭,吃起香。

  拆迁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,上海高峰时期有工人20万左右,而拆迁工95%来自开县和云阳。

  当时上海拆迁市场主要是上海、江苏老板,重庆人当老板的不多,但我们起步非常快。1998年以前,拆迁行业是很不规范的,我们公司第一个提出了规范化运作的操作措施,为农民工培训上岗证,取得了一级资质,发明了“旁站”,就是不惜成本专门请专业监理在拆迁时站在一边做监督,这样避免了拆迁中的农民工伤亡,我们公司几年中没有人员伤亡,在这个行业几乎都是奇迹。

  另外我们的工人都是自己的老乡,乡情也是核心的竞争力。在上海的拆迁市场中,我们一家企业曾占到20%-30%的份额。

       踩准节奏买房产发迹

  重庆晨报:现在看你的企业发展历程,在2002年前后炒房子是一个很关键的发展节点,你是怎么踩准这个点的? 

  肖家运:我有商业的直觉。这么多年下来,我每次都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把握得很准,总能快半拍,从没有失手过。

  1998年是国家宏观调控很厉害的一年,基础设施投资被大幅度压缩,房地产行业也很萧条,因为我是干拆迁的,算是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吧。我简单地计算了一下,发现很多浦东的房子都已经跌到了建筑成本以下,我就把手上所有的资金都投资到房子上,有的甚至是整栋买下,前后共收了几万平方的房子,后来雪球就滚大了。

  在渝投资房产和小贷

  重庆晨报:你在重庆开发的地产已达到200万平方。在重庆大手笔的发展,是何种策略?

  肖家运:我们是2007年进入重庆的。2008年金融危机前,我就把上海的大量地产项目抛售了,回笼了很多现金。在重庆“抄底”,以很低的价格拿了一些地。目前,在北碚、大渡口、渝北、南川都有地产项目,包括了3个五星级酒店。后来我又成立了两江小贷公司。小贷公司与地产公司可实现资金的流动。

  公司坚持多元化发展

  重庆晨报:你的企业发展理念是怎么样的?公司下一步会怎么走?

  肖家运:有两种企业家,一种是追求刺激,做影响力,但我更喜欢的快感是稳健,是慢步快跑。就像健身球,不重,但好玩。

  下一步我们还看好流通、矿石、奢侈品等行业。多元化并非不好,关键是看你的驾驭能力。

  说上海人排外是误解

  重庆晨报:都说上海人是很排外的,渝商在上海是怎么融入当地的商业文化的?

  肖家运:所谓“排外”是误解,主要是汉人自古就是农耕文化沁润出来的熟人社会,讲家族宗亲,凡事找熟人就好解决,而沿海一带,他们很早就和西方商业文明对接,所以他们是有契约传统的。其实,按合同办事是很好的商业规则,先讲清楚利益再做事,免得事后扯皮。

  我在上海这些年来的总体感受是,只要我们不伤害上海当地人的利益,保持着“你不愿意做的事情我来做”的低调作风,他们也不一定就要排斥你。你想想,一个富有的家庭,如果有陌生人来访,肯定开始的时候是有戒备心理的,是不是?

  我现在仍清楚地记得,我到上海买的前几本书分别是《上海市志》和黄金荣、杜月笙、张啸林的传记,这是我认识这个城市的开始。

本组文/重庆晨报见习记者 吴鹏 上海报道